10余家网络媒体 在呼和浩特的深度行走, 从青城青寓到敕勒川草原, 从一碗“暖心面” 到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 三天行程 串联起十三个精心挑选的点位。 这不仅是城市的展示, 更是对呼和浩特 如何将“人民性”融入城市发展基因的 深度解码。
文明细胞:从一碗面到一座城的温度,再到历史的回响 在青城青寓,我们听到青年留呼的梦想落地生根。“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不单是数字,更是产业与人才链的双向奔赴,是“青年与城市共生长”的“青城模式”。采访中,年轻人眼中闪着安家乐业的光亮。 而在那家以“爱心面”闻名的小面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背后,是“青城好人图谱”的温暖延伸。面馆负责人、文明办干部共话城市文明——它不再只是宏大概念,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市民的善良、诚信、互助在寻常烟火中绽放的日常光芒。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座城,文明已成为青城最坚实的细胞。 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院与丰州故城博物馆,媒体的镜头捕捉到城市“文明细胞”在文旅维度绽放的新活力。这里早已超越静态的文物陈列,化身为连接古今的“文化会客厅”与沉浸式体验的目的地。将深厚的历史底蕴转化为可游、可感、可带走的文旅体验——市民在此溯源文化根脉,游客在此解码城市基因。 生态肌理:当“天苍苍野茫茫”走进城市中央 媒体记者们穿行于雕塑公园、小草公园和大黑河绿道,呼和浩特以绿为笔,描绘出“公园城市”的北方答卷。呼和浩特模式积极探索并实践着一条路径:将自然生态的基底、地域文化的灵魂与市民日常的诉求,紧密编织在一起。 当大片云朵降临敕勒川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老诗篇在现代化城市中心真实重现——这片“城中草原”,成为城市生态诗意的完美注脚。 创新血脉与智慧神经:驱动城市未来引擎 在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与北斗应用产业园,记者们触摸到这座城市搏动的创新血脉。无人机低空物流、北斗精准定位——前沿科技正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 走进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实时感知城市脉搏,交通调度、应急响应尽在掌握。“一屏慧治”的实践,让城市管理有了智慧的神经中枢,更精准地回应市民所需。 人民城市:呼和浩特的现代化答案 行程终点设在呼和浩特城市规划馆。座谈会上,大家纷纷感慨此行刷新了对“草原城市”的固有印象——一个“现代化的人民城市”逐渐呈现:在这里,生态可亲近、创新可触摸、文明有温度、智慧惠民生。 媒体聚焦,解码城市基因 三天的行程,媒体深入城市肌理,用镜头捕捉、用笔触解析、用对话倾听,始终聚焦于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人民性”。 他们的镜头,记录下青城青寓青年眼中安家的笃定与暖心面馆升腾的烟火气,解码“文明细胞”如何从个体善举汇聚成城市精神图谱; 他们的探索,更在丰州故城的回响与青城文化的活化演绎中流连,见证博物馆文旅如何将厚重历史转化为可游可感的城市魅力。 他们的笔触,描绘了敕勒川草原的辽阔诗意与口袋公园里的惬意笑脸,诠释“生态肌理”如何让“天苍苍野茫茫”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他们的追问,深入低空产业园的轰鸣与智慧大脑屏前流动的数据,探寻“创新血脉”与“智慧神经”如何驱动产业升级并精准服务民生; 媒体,不仅是观察者,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度解码者与生动传播者。他们的聚焦,让呼和浩特以“生态肌理、创新血脉、智慧神经、文明细胞”共同书写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答卷,清晰地呈现在全国公众面前,成为城市发展最敏锐的注脚。 呼和浩特在等你的, 从来不是远方。 它在你手中那碗面的温度里, 在青年公寓亮起的灯火里, 在敕勒川草原吹过耳畔的风里, 更在城市为每一个普通人 用心编织的日常里。 让我们相约下个夏天, 我在呼和浩特等你来。
上一篇: 乌海市召开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部署会
主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蒙ICP备19000555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