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特质,关键在于质优,与新发展理念完全契合。近年来,察右后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点。去年,察右后旗坚持不懈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共有3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4家电石企业全部完成炉前机器换人。珂玛公司获批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奖,蒙维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白雁湖化工、欣源石墨烯两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A级认证,“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8家。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察右后旗将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持续开展“三化改造”。加大电石化工、水泥建材等基础原材料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利用三年时间推动现有电石产能转化60万吨。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引进和培育一批紧缺专业人才。支持新能源项目扩规建设,推动3个5万千瓦、1个2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内并网。开展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引进玄武岩纤维、精细化工、铁合金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极。
强势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去年,察右后旗统筹推进三产之间、城乡之间协调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释放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潜力动力。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和9%。特别是民宿总量达到103家,民宿产业发展走在全区前列。投入1.73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36个、京蒙协作项目14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个百分点。
聚焦协调发展,察右后旗将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优化产业结构。抢抓国务院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组织实施好16个重大项目,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保持在95项以上。实施诚信建设工程,一企一策解决困难问题,让经营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重点要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争取自治区、市温暖工程项目支持,统筹各方资金加大在供热领域的投入力度,彻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供热问题。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体现在绿色发展上。察右后旗持续巩固生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白音察干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6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在100%,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41.44%。
聚焦绿色发展,察右后旗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三北”工程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任务13.2万亩。全面落实林草长制,做好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各项工作,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持续深化污染防治,确保全年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06天以上。积极落实“双碳”目标,倡导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条件。去年,察右后旗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620万美元,增长152.86%。察右后旗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推动贲红货运站升级改造,配合做好白永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对外贸易质效,培育壮大外贸企业,支持蒙维、欣源、辛德玛等企业扩大工业产品进出口量,争取今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8000万美元。
补齐共享发展短板——
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持续提升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成果更暖人心。去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3.75亿元。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更新升级医疗设备,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集中解决了供热、供水、房地产“三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百姓认可。坚持以人为本,察右后旗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抚恤优待等政策,全力兜牢民生底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医疗专家常态化在察右后旗坐诊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上一篇: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主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蒙ICP备19000555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