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立足内蒙古实际,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扎实开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广大干部群众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区网民规模达到1912.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8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为推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坚持政治引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贯穿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网上宣传。强化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纳入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重要内容。深化宣传阐释,开设“学习理论”“学习进行时”等专栏专题,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智慧能源、数字乡村等特色领域,深入开展网络传播赋能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网上宣传走深走实。
深刻认识加快提升内蒙古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地广人稀,信息化发展呈现不充分、不平衡特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显得尤为迫切。一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内蒙古破解人才不足瓶颈、促进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内蒙古网民规模持续扩大,但是网民整体数字素养水平与信息化发展步伐还不同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研究报告》,内蒙古网民基本的数字认知和数字技能水平较高,但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概念认知清晰、对智能设备等科学原理较为了解的比例仅为13.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利于培育壮大数字化人才队伍,进而为加快推进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内蒙古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迫切要求。发展信息化与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发展报告》,近年来,内蒙古信息化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绿色算力、智慧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进入全国前列。加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利于更好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进而带动提升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水平,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内蒙古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迫切要求。内蒙古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具有广阔空间。加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利于更好发挥信息化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普惠可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系统谋划、全面推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重点任务。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内蒙古积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系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以自治区党委网信委名义制定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方案》,结合自治区发展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聚焦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四大场景,着力实施数字资源有效供给、数字科学应用、数字学习教育、数字安全保护四大工程,面向广大机关干部和公务员、工人、农牧民、青少年以及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着力实施专项提升行动。结合年度工作重点,组织制定实施数字人才培育、数字素养进社区、数字助老助残等重点活动方案,为深入推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搭建起“四梁八柱”,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和促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内蒙古战略定位,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依托特色领域,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战略目标,围绕煤炭、电力、化工、稀土等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劳模工匠助企行”等重点活动,着力提升各级各类产业工人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企业解决“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难题,促进产业加速“智改数转网联”。2024年内蒙古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6.7,位列全国第二梯队。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目标,组织实施智慧农牧业建设行动,推动建设智慧农场和智慧牧场466个。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和农牧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2024年共培训1.7万人次,农牧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农村牧区网民规模占比达到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弥合数字鸿沟,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实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等专项行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注册学生325.97万人、教师45.37万人,学生注册率、中小学教师认证率均居全国前列。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平台,助力师生提高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目前,学前智能助教系统班级参用率97.4%,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7万余次,平均每班使用次数500余次。
2025年6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东路小学举办编程机器人比赛,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
强化数字思维,助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重要论述,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将数字素养与技能相关内容纳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年度干部培训计划,连续3年组织举办厅局级干部培训班。2024年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数字素养相关专题培训15批次,累计培训人员3300余人次。内蒙古党校组织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专题培训计划,通过线下讲授和线上共享结合的方式,围绕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人工智能等主题,在干部培训中开设专题课程,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持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化履职能力,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统筹推进数字政务建设,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全域所有旗县(市、区)的省级“一表通”统建平台。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上线120多个事项。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组织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累计梳理整治489个政务应用程序,实现规范化管理。
强化统筹协调和部门协同,积极构建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发挥自治区党委网信委信息化发展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和协同配合,推动形成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合力。
推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坚持高位推动,完善自治区党委网信委专题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加强部门协同,建立自治区本级15个部门组成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工作调度和联络员制度,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强化上下协同,督促指导各盟市建立健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专项工作机制,形成纵向贯通、同频共振良好工作局面。
着力打造数字素养活动品牌。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平台,2022年以来连续4年组织举办内蒙古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围绕强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激发数字生活消费、提升数字工作能力等重点领域以及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组织指导各盟市、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特色活动。积极开展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创建,内蒙古科技馆获批国家培训基地,发布“品牌目录”和“培训菜单”,开展培训基地品牌行动。
积极营造良好宣传舆论氛围。开展媒体专题宣传活动,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与重要商业平台、网络达人、“自媒体”优质创作者等多元互动的传播矩阵,全方位做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宣传推广。丰富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户外LED电子屏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布数字素养与技能相关宣传报道、标语、短视频等,不断提升宣传覆盖度和影响力。拓展宣传深度,组织科协、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常态化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进社区活动,讲解信息技术常识以及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反诈知识,引导广大居民主动融入现代数字生活。在城市绿地搭建全民数字素养宣传主题公园,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椅、打卡立牌,以及举办现场讲解、知识问答等互动活动推进数字素养走近生活、服务群众。2024年内蒙古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期间,全区累计刊发有关报道100余篇,点击量超千万;利用银行网点、电信运营商网点、广场等发放宣传图册;利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道路、楼体等LED屏滚动播放宣传内容,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营造了良好宣传舆论氛围。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内蒙古将以谋划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推动全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者:李培燕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主办: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蒙ICP备19000555号
|
![]() |